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电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力
有一种电厂,叫别人家的电厂,够艺术~
发布日期:2017-09-20  来源:国核电力通讯社  作者:国核电力通讯社  浏览次数:296
 
电厂和艺术有关?

      岂止有关!是非常有关!今天小编就带你见识一下,我们一起去电厂,聊聊艺术。

茫茫戈壁,一贯的“蓝”滑过荒芜,左手是闪烁的烟塔,右手是万箭齐发的空冷阵列,仿佛是为风格;碧海蓝天,专属的“红”直冲云霄,码头和煤仓遥相呼应,簇拥着密密麻麻的管道,好像也属特色。

作为工业文明的显著标志,火电厂的形象似乎已经石化,曾经沧海全为“水”,除却巫山还是“云”。在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速度、质量、效益三个关键词深深刻在每一个电源项目的脑门上,胜者为王,不许败。除了因为脚打后脑杓无暇顾及之外,源自重工业领域的模块思维和标准框框,也是千座电厂亲兄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既然如此,“特色”也就弥足珍贵。用一个专业定义,叫做“企业文化目视化设计系统”,更直白说,这是要给一个技术上完全合理的工业机体,注入流淌的热血,好让轰隆隆的轴承管道,演绎出不一样的韵味。

站在全球装机总量第一的位置上,我国火电建设的步伐扎扎实实稳下来了,绿色高效之上,品质也悄然成了新的参考系。当前行的节奏不再如往日般紧凑,不妨坐下来,约三五专家,观一组作品,清茶漫谈之间,给降温之后的火电工程,斟谏言二两。

    

1拒绝违和  大美融入山水间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目光随着汽车驶入重庆市奉节县,峰峦雄伟,曲水流觞,山水尽收眼底。由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核电力院”)进行视觉环境设计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奉节发电厂(简称“奉节电厂”)一下子跳出来,毫无违和感,像是一艘被梅溪河所环绕的蓝色航母,整装待发。

 

 

在这座有着23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里,奉节电厂静态投资45.5亿元的2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同步建设全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节水省地、循环经济”等特色于一身,是个地道的绿色清洁能源项目。

从2014年初与电厂基础建设同步启动,历时两年半,国核电力院在这里留下了一份特别任务清单:生产区建筑外观设计、室内设备及管道色彩规范编制、厂前区企业文化环境设计、7s技术规范编制、生产区及厂前区园林景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

 

 

依山傍水的奉节

“提炼一条主线,进行两类控制,开展三个步骤”,由该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陈海华任艺术总监和来自电源事业部土建设计部建筑室的项目设总王龙、项目总工苏杨等组成的设计团队,将奉节电厂企业文化和奉节当地的“诗城”文化相结合,让视觉冲击力强、科技感突出的工业特色融入环境特色,确定整体设计风格为“诗意景观与生态自然共融,历史传承与现代工业共生的现代江边景观电厂”。


按照发电厂视觉环境控制性设计的流程,让首创的企业性格色彩分析方法率先登场——梅西河畔,江水倒映群山,奉节城乡遍布的“灰瓦”“白墙”,搭配这里闻名的特产“脐橙”,构成了两个主要视觉印象。

于是,色彩总体规划有了——以奉节电厂企业性格色彩天蓝、海蓝作为建筑主体色,以浅灰作为基础色,以“收获橙”作为点缀色;厂前区以深灰、浅灰色为主,橙色作为调和;厂区以深蓝、浅灰色为主,浅蓝、橙色作为调和。

 


在此基础上,建筑设计取山峦秀丽折线,体现山峦叠嶂之感,园林景观设计取水路蜿蜒曲线,体现川流不息之意。

每个来到电厂的人,在主入口都会先看到一幅“高山流水”,冷却塔水自挡土墙上方流下,山体折线与电厂LOGO互相环绕,让景观与标示合二为一。


电厂入口大门取名“夔门天下雄”,以“夔门”、“夔龙纹”为主题,生动诠释了地域文化和历史。在橙色景观构件体现的橙色文化氛围中,立体构成元素形成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节点,地面铺装则将三门入口合为一体,将自然石材与地面铺装融为一体,中间保留车行路要求,增强了主通道的标示性和人文关怀。

 

厂区内,“雨后春笋”般的烟囱,象征着奉节发电厂节节高;“破壳而出”的冷却塔,展示了敢于创新、充满活力的企业精神。在文化墙上,三角形钢板上渐变呈现的企业性格色彩,实现了观看者和企业文化的视觉互动。西侧设置的观景台上,防腐竹木铺地,搭配“纤夫绳”,放置纤夫石,仰视为群山层层,俯视为江水滚滚,电厂、运煤厂区尽收眼底。

 

“思考”主题景观收集了拆迁时留下的建筑构件,利用现代手法进行二次创作,彰显了企业的厚重人文。

以下是拆迁时留下的石鼓和柱础

如何将华电国际企业理念融入到电厂环境设计中去?如何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体现到电厂环境建设中? 这是项目团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打造这样一个“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与景观艺术相融的工业建筑精品”,大到厂区厂房、主题景观、墙壁绿植,小到标识系统、灯具板材,都要尽善尽美,践行国核电力院的“一次做对,持续提升”质量理念。

 

以下为设计团队在最初为奉节电厂提供的不同设计方案

 

2捧出概念  文化也是科研题


万万没想到!”奉节电厂副总工程师王万明说,“最初,我们只想着能给厂区和办公室有个美观效果,没想到国核电力院的专业团队做出了一整套工艺作品!随处可见的企业文化元素,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文化归属感。这绝对是企业的一笔财富!了不起!从来没有想过电厂可以跟艺术搭边!”

万万没想到?从来没想过?打破硬件不懂文化的传统,打破企业只谈指标的误区,打破电厂没有艺术的传言,打破工业难赋审美的历史……国核电力院的一个研究与设计团队做到了。

2016年12月29日,由国核电力院申报的《企业文化目视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课题,荣获“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5-2016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次让“企业目视化系统设计”这个词条进入大家视野,并将其运用在实际项目设计之中。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视化系统?

是以视觉艺术语言为基本手段,以文化可视性为基本原则,对企业建筑、景观、室内装修陈设等空间环境,融入企业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并进行企业视觉环境文化的形式表达,通过对文化景观及艺术空间的设计,建立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通过视觉感知、审美感应、文化感受达到企业文化的物化。

在这一领域的率先实践中,国核电力院始终坚持自己独有的特色:围绕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色彩定位和设计语言定位,开展文化诊断、规划设计和评估完善,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上塑造企业形象,力争成为行业内企业文化目视化系统建设示范窗口。

陈海华的理解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直接关系到企业人才的积累和发展,真正能够深入员工内心的,是员工亲身体验、亲眼所见和内心所感。因此,企业的视觉环境文化能够成为实现企业文化宣贯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塑造符合员工心理需要的工作环境空间,通过艺术手法将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转化,让员工在认真工作中体验企业文化,在欣赏艺术时品味企业文化,既能提高员工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又能实现企业文化输入。”

基于这种认识层次,国核电力院已经在国内最早将其作为专业方向来进行研究,依托电源事业部土建设计部,成立了视觉环境设计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在这一领域的领军地位。

 

3阔点成片  艺术来自大责任


透过这一点最初的光芒,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丰富的体系。国核电力院的设计团队进一步把研究成果,在许多企业的实践中,更多的将其转化为推动企业文化宣贯落地的现实工具和具体方法。

奉节电厂的成功案例,让这支团队的骨干力量和核心能力持续提升,在电力系统内已经小有名气,慕名而来“聊艺术”、谈合作的电力企业日益增多。

紫禁城旁,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的未来科技城基地设计及文化布置在推进。

台儿庄里,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上大压小”2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工程景观策划设计已落地。

连云港湾,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目视系统设计已完成。

神农山下,国家电投焦作丹河电厂异地扩建2台100万千瓦机组“上大压小”工程视觉环境在设计。

江广之冲,广东华电南雄热电联产工程2台35万千瓦视觉环境控制性设计在实施……大江南北,还有国网新源公司共五个抽水蓄能电站视觉环境规划设计和国家电投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目视化系统设计咨询等一批项目实践在展开。

“企业文化目视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的成果实践与智慧供应,走出电力、迈向更广领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创新基地室内外环境文化设计及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环境文化设计、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室内设计及环境文化布置等已经落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舞台——华电科工海外分公司越南沿海二期2台66万千瓦燃煤电站工程视觉环境控制性(企业文化目视化系统)设计项目已经启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新兴空间广阔格局

破冰难,成果来之不易。回到原点去看,偶然之中有必然。在建设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的办公基地时,尝试将企业文化融入整体环境设计的设计灵感,就推动着国核电力院组织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相关专家团队,成立了专业课题组,针对企业文化落地、色彩规划、环境艺术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逐步探讨摸索,对传统模式进行了补充,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进行了整体探索性实践,使自己办公园区的环境文化建设具备了大内涵、高品质和亲和力。今天,这个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环境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已经成为中关村园区企业的文化目视化系统建设典型案例。

 

从自身做起,“文化目视化系统建设”业务的催生,首先把“打铁还要自身硬”落实到位;将品质推广,更多领域、很大空间的各种结合,可以被来自各方的人们一起去雕砌……

理念有了,方法具备,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可以不只在废弃的工业园区里去发掘创意空间,更能够在高度智能、安全、环保的厂区里,就着夕阳添一杯茶,想想,艺术还可以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