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
热电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电要闻
热电联产正迎发展机遇期
发布日期:2015-06-03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李凤琳  浏览次数:520
    QQ图片20150603154155   
        “中国现在已经是热电大国,在国家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背景下,热电联产的优势正逐步凸显。”日前,在“第八届中国热电行业发展论坛暨山东节能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顾问王振铭表示。

  据了解,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热电联产的节能减排效果,欧盟体会颇深:欧盟委员会曾在能源效率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要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的20%,并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此,欧盟有关单位评估了热电联产的节能潜力,结果发现,仅热电联产一项技术就可完成欧盟节能目标的1/3,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

  业内人士认为,在能源形势严峻、环境质量亟需改善的今天,发展热电联产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节能规划中,均将热电联产列为重点工程。

  供热缺口大,燃煤热效率谁最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71677万平米;此外还有17个省市有县集中供热面积103300万平米,20个省市有建制镇集中供热面积29564万平米,20个省市有乡集中供热面积3164万平米,8个省市有乡和特殊区域集中供热面积4825万平米;共计有集中供热面积71.25亿平米。另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北方需采暖的建筑总量约为400亿平米。

  采暖需求数量巨大,供热缺口大,是我国面临的现实。相比目前过剩的电力市场,供热市场的卖方倾向更为明显。在全国实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用最少的煤耗供出最多的热呢?比较目前几种主要的供热方式的燃煤热效率,很容易得到答案。

  目前主要的供热方式有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分散锅炉房和小火炉等等。通过比较发现,热电联产的燃煤热效率最高,可达80%左右;其次为区域锅炉房,燃煤热效率在60%左右,技术先进的可达70%以上;而分散小锅炉房和小火炉的燃煤热效率相对较低,分别小于40%15%

  王振铭认为,热电联产的节能量是显著的,且热电厂的烟囱高达百米以上,烟气高空排放,再加上尾气经过严格处理,大大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热电联产不但可以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增加热电厂经济效益,“国家政策规定,在电力调度方面,‘以热定电’运行的热电厂发电量优先上网。在目前我国电力形势整体宽松和鼓励清洁能源多发电的形势下,发展热电联产可以帮助火电厂多争取计划电量。”

  热电大国并非热电强国

  据了解,到2013年底,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装机已达25182万千瓦,比上一年又增加2297万千瓦。资料显示,美国热电装机容量较大。2010年热电为8471千瓦,而我国同期已达16655万千瓦。从热电发展历史上,原苏联热电最发达。1996年我国热电专委会代表团应邀访问俄罗斯时,俄燃料动力部格隆莫夫局长曾介绍说,由于苏联解体,热电厂的供热量下降15.6%,俄规划到1995年热电装机达6490万千瓦。而我国到1995年底,热电装机已达6981万千瓦。可以说,目前我国热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首位。

  从中电联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3年,我国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容量迅速增加,从8311万千瓦增加到25182万千瓦,增加了近两倍;但供热量的增加并不理想,2006年年供热量为227565万吉焦,2013年年供热量为324128万吉焦,增加不到1倍。(见图表)

  “这说明很多供热机组供热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王振铭称,“这些年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很快,但小锅炉的数量发展更快。我国工业锅炉的保有量已从1983年的25万台、53万蒸吨发展到2012年的62万台,每天要烧掉7亿吨燃煤。”

  小锅炉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电力行业“上大压小”的政策有关。从我国历年集中供热情况看,蒸汽的供热能力和供热总量2006年至2010年反而比2005年有所减少,而此时热水的供热能力与供热总量却增加9.96%59.47%(供热能力)、20.25%67.48%(供热总量)。

  据王振铭分析,这是因为电力系统在‘上大压小’过程中关停了一批中小热电厂,上了大机组,而由于热网不配套等原因,大机组的热供不出来,致使供热能力和供热总量减少,“另外,许多地方没有上大型热电机组的条件,上中小热电机组很难得到批准,只好上锅炉房,满足城市居民的采暖需求。”

  在王振铭看来,我国现在可以称得上是“热电大国”,但还不能说是“热电强国”。

  应重视小机组供热

  在我国能源政策相关文件中,均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但是如何支持?多年来国家在金融、税收、环保等方面均未出台优惠政策,只是在电力调度方面,规定“以热定电”运行的热电厂发电量优先上网,而非采暖期则按一般火电厂凝汽运行机组对待。还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混淆了热电联产与小火电的概念,把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热电联产机组统统列入“小火电”,作为“关停”、“限期退出”对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不少热电行业人士表示,小型供热机组尤其是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冷端损失近乎为零,在同样的进排()汽参数下,热电比最高,节能效益优于大型供热机组。但是不少电力集团却热衷于上大容量机组,建设大型热电厂。

  据了解,大型热电厂多由电力系统各大集团公司负责建设,资金和技术方面有保证,而厂外热网一般由地方政府和热力公司筹建,困难较大。一般是热电厂投产数年后,热网才逐步建成,所以新建2×30万千瓦大型热电厂热负荷较低,很长时间达不到设计供热量,供热供电煤耗不太理想。

  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前秘书长郁刚在内的多位热电行业人士曾多次呼吁,热电企业不应以机组容量大小论英雄,应综合考虑机组的供热量大小和节能减排效益。

  王振铭建议,小型热电机组适应热负荷能力强,可根据不断增涨的热负荷逐步扩建,在热负荷稳定的地区可以建设背压机组,单位千瓦造价低,且单价千瓦的供热量与节能量远大于30万千瓦的大型机组,“目前江苏、浙江一些中小热电厂已经证明这条道路是热电的健康发展之路,可以在节能减排中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