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们书记想出来的点子,每年能为矿上节省上百万元呢。”对于周涛的疑惑,在一旁干活的他的班长任爱军说出了缘由。
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机电总厂托辊生产线于2011年6月投产,负责黄陵矿业4对生产矿井的托辊加工任务,每年生产矿用托辊近8万根。2019年11月,该公司接到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托辊加工订单。生产人员按计划完成了该批次托辊加工任务。
但是,托辊下井使用没多久就出了问题:同一型号托辊轴承散架或抱死,而托辊筒看起来完好无损。
机电总厂立即召集技术人员从生产源头查找症结。
“所有托辊都是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加工的,而且下井前都做了质量检测,按道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机电总厂厂长王志刚说。
“既然质量出了问题,那么咱就从源头查起。我先从该批次托辊的加工材料入手。”机电总厂党支部书记王志凯联系了轴承、管材供货厂家,对原材料进行了检测,然而并没有发现任何质量问题。
“会不会是加工工艺有问题?毕竟这种大型托辊,我们是第一次生产。”王志凯又改变了查找思路。
“每道工序都符合加工要求。”机电总厂技术人员经过现场检测得出了最终结论。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一时间,大家都没了头绪。
无奈之下,王志凯联系了国内权威托辊生产厂家,购置了他们的托辊进行“解剖”,学习先进技术再仿照加工,并入井安装测试。没过多久,这些托辊依旧出现了之前的问题。
“同样的材料和加工工序,其他型号的托辊都能在井下正常运转至少8个月,为啥咱们的托辊下井没多久就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王志凯心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绝不能影响矿井生产。”
不久前,王志凯在机电总厂电修车间巡查时碰到工人正在组装电机。电工出身的王志凯突然来了灵感:有一种电机因负荷较大,轴伸端安装两盘轴承分解径向载荷,解决了电机运转震动大、易发热的问题。而他们生产的托辊用于主皮带输送,与其他托辊相比,不就是承载负荷大嘛,是不是也可以多安装两盘轴承?
“我们可以借助电机轴伸端安装两盘轴承,分解径向载荷的方法,解决托辊抱死的问题。” 王志凯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与厂里的技术人员沟通,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王志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种安装方式需要一种特殊轴承座,确保两盘轴承能完全压装进去,外端盖与托辊筒严丝合缝。他再次联系材料商,要求加工20组窝子深度是之前两倍的特殊轴承座。
轴承座到货后,技术人员立即开始了托辊的加工、入井、安装测试,轴承没有再出现损坏现象,王志凯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据介绍,机电总厂目前生产的托辊都使用了这种方法,每年可为生产矿井节约托辊加工费用1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