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术支持
专家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专家解读
陶光远:多余的核电
发布日期:2015-11-05  来源:无所不能  浏览次数:587
         如果中国未来1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的话,那么,总计为约3亿千瓦的过剩发电能力、在建的火电、核电、水电发电能力,加上每年新增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甚至超过未来10年的电力增长需求。


中国的核电建设正在开始大跃进,截止到2015年9月底,中国核电站的运行装机容量达到2414万千瓦,在建规模2769万千瓦。而规划和拟议中的核电站,至少是5000万千瓦左右,大约相当于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规模的总和。 

但是,中国的全社会用电量在大幅增长了几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发达国家在多年前就遇到的增速拐点:  

2013 年,全社会用电量5.3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 

2014 年,全社会用电量5.5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 

2015年1至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仅为0.8%。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电力装机容量过剩,典型的代表就是火电的设备利用小时数连续数年下降,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2013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5020小时; 

2014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 

2015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预计只有4300小时左右,同比减少400小时左右。 

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的火电装机容量为9.47亿千瓦。但在建的火电装机容量还有1亿千瓦左右。 

如果以2013年的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基准,火电装机容量就有大约14.3%的过剩,换算成过剩的火电装机容量,即为过剩大约1.35亿千瓦。火电的过剩发电容量与在建容量加起来超过了2亿千瓦。 

水电在建装机容量还有约4000万千瓦左右。 

2015年,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预计为3000万千瓦左右,新增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为1800万千瓦左右。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还处于发展的增长期,今后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还会稳步增加。这也就意味着,2015年550亿千瓦时左右新增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量,将会超过2015年中国全社会约450亿千瓦时的新增用电量,这将是在中国电力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第一次。 

在我们能够看得到的未来,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其主要原因是: 

重工业用电量大约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60%左右。而重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出口以及汽车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的建设规模现在已经到达了历史的最高点,未来会逐步缩减;铁公鸡的建设规模估计会维持在现在的水平上;出口和汽车大幅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重工业即便止跌回升,也不会再有前几年的增长速度了。 

中国的全社会用电有很大的能效提高潜力。能效利用水平较高的德国,在2010年时确认还有20%的能效提高潜力。当然,中国的能效提高潜力,肯定超过德国。我在所参加的提高能效与治理大气污染合作项目的调研中就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能效提高潜力在20%至40%之间。毫无疑问,中国全社会、特别是工业能效的提高是降低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不可忽视的因素。 

考虑到上述的因素,如果中国未来1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左右的话,那么,总计为约3亿千瓦的过剩发电能力、在建的火电、核电、水电发电能力,加上每年新增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甚至超过未来10年的电力增长需求。 

而10年后,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还会继续减缓。例如,德国的全社会用电量现在平均每年是负增长。 

10年后的2025年,风电成本肯定会低于燃煤发电(计入环境和气候损害成本)的综合成本;太阳能电力的成本也肯定会低于电力用户的购电成本。风电和太阳能电力每年新增的发电量,将会超过全社会每年的新增用电量。 

可调节发电功率的火电能够作为波动的风力和太阳能电力的补偿电源,为电力供应提供保障,所以使用化石能源的火电被称为是可再生能源迈向未来的桥梁;相比之下,核电没有调节能力,对风力和太阳能电力的发展没有帮助。 

现在,核电的并网标杆电价为0.43元/千瓦时。煤炭的价格在中东部地区已经下跌到300至500元/吨标准煤,平均发电煤耗现在是约320克/千瓦时,也就是说,发电的燃煤成本只有0.10至0.16元/千瓦时。据此估计,中东部地区燃煤发电的成本只有0.30元/千瓦时左右。中国的煤炭需求已经连续几年下降,煤炭开采能力严重过剩,因此,看不到在未来10年内煤炭价格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这就意味着,还在规划和拟议中的至少5000万千瓦的核电站,应该是完全多余的。如果这些多余核电投入运行,不仅加剧中国电力过剩的形势和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升级的难度,而且也会影响目前在运和在建的5000多万千瓦核电站的自身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核电站建设的单位功率投资金额很大,目前国际三代核电机组造价至少在2万元/千瓦以上,相比之下,火电的单位功率投资仅为4千元/千瓦左右。那么,尚在规划和拟议中的至少5000万千瓦的多余核电站,就意味着至少大约1万亿元的经济损失。 

在国内热议内陆核电是否启动的当下,“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以及2030年能源发展规划的制定,只有结合我国国情,综合、全面考量各个能源品种的经济性以及发展潜力,才能做到五中全会再次强调的“实现科学发展”。